《三八河邊》是一部老電影,上了點歲數的人都知道,影片所反映的是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,勞動模范陳淑貞組織、帶領群眾發展生產開創幸福生活的事跡。由于作家魯彥周的藝術匠心和演員張瑞芳的精湛表演,這些發生在三八河邊的故事,一時名揚天下,家喻戶曉。 流年似水,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,滄海桑田,物是人非,過往的一切煙火紅塵,都變成一種歷史的沉淀,成為茶余飯后的一席談資,一縷回味。預想不到的是,我寓居郊外的農家小院,便坐落在三八河邊,這就使我對這條既尋常又不尋常的河道,有了更多的了解,更多的咀嚼與回顧。 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,鄉土觀念根深蒂固,雖在城市工作了大半輩子,但魂牽夢繞的一直還是鄉村?!拔矣氛煜?,貧雇永結鄰芳。沐浴東風浩蕩,勞動學習昂揚?!薄?這是陶鑄同志的詩作。記得最初讀到它時,是那么的感同身受,會心娛悅,以至于至今歷歷難忘。如今,終于實現了當年的夙愿,心頭的快樂,不言而喻。 每天早晚,我都會在河邊漫步。此刻,天蒼蒼,野茫茫,整個世界,一片安詳,可以聽到吱吱的蟲鳴,能夠聞到泥土的氣息。三八河由西向東,緩緩流淌,不遠處即流入這座熟悉的城市,作為一道風景,映照著萬戶千家的苦樂,見證著社會的發展變化。在此,我也常常反思自己的人生軌跡,思考生命的意義。 我所居住的村莊,有幾十戶人家,大多以經商為生。個別務農者,也是搞塑料大棚,種植瓜果蔬菜。據他們說:種植小麥、大豆或玉米,午秋兩季,每畝年收入大概在兩千元左右,種植蔬菜,則可收入一兩萬元,但異常辛苦。如果外出打工,每月至少可掙三五千元,所以,現在年輕力壯的勞動力,大都外出務工,農村成了老人兒童的天下。 我們大院門口,住著一位羅胡氏老太太,八十多歲,體弱多病,腿腳不便,但樂觀開朗,擅于言辭。每次路過她都喜歡拉著我們聊天。她說,年輕時家庭生活困難,從蕭縣流落到此,結婚落戶。育有兩子兩女,都已成家,現在自己單過,生活還可自理,國家給予低保,衣食無憂。言談之際,流露出知足的神情。時間長了,談得多了,便有了些感情。她不時送來一些自種的蘿卜白菜,還主動幫我買過當地百姓自種的黃豆,說是沒有上農藥化肥,吃著放心。我們則以適量的糕點、水果答謝。你來我往,友好相處,生活的樂趣倍增。 張杰是我結識較早的一個農村老漢,七十多歲,瘦削、黝黑,很精干,也很能干。他當初以撿破爛為生,我請他為我的小菜園拉過幾車土雜肥,他都按時按量送來了,收費也很合理。后來在他那里買了兩次南瓜,價錢比市場便宜,態度非常友好,盡顯農民樸實善良的本色。我們多了些交談,也多了些交情。以后,他轉行在二鋪街頭開起了修鞋鋪子,生意很好,收入頗豐。有次我順便請他幫助修補一下鞋子,他穿針引線,搖動機子,很快就把我開膠脫底的皮鞋修整一新,儼然是一位行家里手。原來他年輕時干過鞋匠,難怪如此駕輕就熟。我讓他一定收錢,他堅決不肯,我便從車后箱里拿出家鄉帶來的一瓶老酒送他,他沒多客氣地收下了。以后,每次趕集,我都會在他那里坐上一會,抽兩支煙,聊上一陣,家長里短,人情世故,開誠相見,其樂融融。 和老劉夫婦的交往更早一些。他們在路旁開店經營水泥黃沙,每天開著三輪拖斗車四處送貨,忙忙碌碌,灰頭土臉,非常辛苦。我家裝修時所用的水泥黃沙,就是他們送的,由此便熟悉了,彼此印象不錯。后來,老劉又給我的小菜園拉過兩車泥土,說啥也不要錢,他老婆還曾給我家送過幾次蔬菜、粗糧之類,其真誠友好,感人至深。尤其難忘的是,在我向他討教如何打理菜園時,他熱情地向我舉薦一位種菜的“老把式”——他的鄰居任大亮。這也是一條豪俠尚義的漢子,不但幫我整治了菜園,還說愿結交我這個朋友,幾次我在公交車站等車進城,正巧他開車經過,都主動停下,讓我搭車趕路,然后直達我要去的地方。事情雖然不大,卻使人感動不已。 我想,所謂宜居生活,并不是單純指自然環境,更主要的是人際關系。正是有了大亮、張杰、老劉夫婦、羅胡氏老太太等這樣一幫街坊鄰居,我才能在此如魚得水,心情舒暢,真正把這里當成自己的故鄉。我有這樣的體會:要平等待人,與人為善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盡可能地去幫助弱者。這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夠做到的。應該明白: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,金錢就不那么重要了。切不可把它看得太重,因為它重,你便輕了。一個輕飄飄的靈魂,如同一團楊絮,隨風飄蕩,很難在一個地方落地生根,開花結果。 林陽
① 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拂曉報社 | 關于本站 | 服務條款 | 廣告服務 | 版權聲明 | 糾錯熱線
Copyright ? 2009-2021 拂曉新聞網,拂曉報社 All Rights Reserved.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4120180006 皖ICP備09024216號-1 皖公網安備34130202000028號
地址: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:234000
拂曉新聞網 版權聲明:凡來源拂曉報、皖北晨刊及本網原創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稿件,版權均屬拂曉報社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
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,否則將依法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